秦漢衣食住行

服飾

帽子

貴族、平民戴的帽子具有表彰身分階級的作用,所以區分非常嚴格。

貴族的帽子有冠、冕、弁。

平民的帽子有巾、幘,其實稱不上帽子,只算是一片布,所以口語又作「頭衣」

平民甚至沒有資格戴帽子,露著頭髮,故統治階級稱呼人民為黔首、蒼頭。

冠是成年貴族男子的正式禮帽,帝王、貴族年滿20歲行成年禮稱為「行」「冠禮」,典雅的名稱為「加」「元服」。一般男子原則上滿20歲為成年,但有些特殊情形或早或晚並不一定,如秦始皇是22歲,漢昭帝是18歲。成年後的男子,另外還可以為自己取「字」,以後便以「字」與外界聯繫,父祖取的「名」則保留給高級長官、尊親屬使用,一般情形若直呼一個成年男子的「名」,會被當作是極其無禮的行為。

冠是正式禮帽,正式的場合必須戴冠,否則便是違反禮制。戴冠的正式場合包括,官員入朝、祭祀、典禮等。

冠是一副沈甸甸的硬殼,戴著冠不但行動不便,而且壓著腦袋發疼,可一點都不舒服。所以非正式場合,例如在家宅中起居作息或私人活動、拜會等,並不須載冠。但有些人為了特別表示莊重,在非正式場合也會戴冠或要求別人戴冠,不過這種情形並不常見,而且往往成為當時的「奇聞」-這也是史書為什麼要特別記載的原因,其實是屬於一種雖受人們注目,但並不會讓人起而效法的奇怪行為。

不過,也有一些在非式場合戴冠的例子其實具有特殊的用意,例如後漢時馬援見寡居的兄嫂一定要戴冠,則是為了避免別人誤會叔嫂之間有什麼私情。皇帝的冠鑲金包玉,奇重無比,所以在非朝會的場合,皇帝縱使接見臣子,亦不須戴冠,史書記載漢武帝見汲黯一定要戴冠,其實是為了保持距離,因為這位從皇帝在當太子時就一直跟在屁股後面嘮叨著不是的老先生,一開口就惹皇帝生氣,在不能拿這位先帝老臣怎樣的情況下,若非見不可或走避不及,只好戴起冠板著臉,表示面子恭敬裡子遠之的態度了。

成年男子將頭髮梳成一個髮髻稱為「束髮」,然後用冠圈套住髮髻,冠圈以絲繩(纓)繫住於下巴。帝王、諸侯、官員的禮冠稱為「冕旒」,

 

 

 

本篇發表於 有冇使用手冊。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